全球最难治的10种病,基本上是ldqu

2021-9-5 来源: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:

“有啥别有病,没啥别没钱”这是老百姓最朴实的愿望。但是,这个愿望基本是很难实现的,人生一世,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大病小病。很多时候,只要不生“绝症”,按照目前的医疗水平,大部分的疾病还是可以治愈的。但是总有那么一些“棘手”的病,要么不容易治,要么致死率高。

Top10:早衰症

又称儿童早老症,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。患上这种疾病的儿童,其身体会以正常人的5-10的速度奔向衰老,虽然是儿童的年龄,却因为迅速的衰老而呈现老年人的外貌,还患有老年人常有的关节病、心血管等疾病,目前的早衰症患者很少能活过13岁,其正常的寿命一般为5岁-20岁,而且全球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。

Top9:老年痴呆

即阿尔茨海默病,该病的可能因素非常多,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无药可用的情况。老年痴呆症虽然不会影响寿命,但因为患者生活不能自理,容易发生其他危及生命的事件,而且对于家庭来说是重大的负担。对于老年痴呆,最好的办法是早期预防和干预。

Top8:艾滋病

人人都“谈艾色变”,这说明艾滋病是可怕的。它是危害极大的传染病,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,引起其他疾病的侵袭。所以在得了艾滋病之后,也许一点感冒会害死你。目前,艾滋病可以治疗,但很难治愈。而且它有8-10年的潜伏期,在潜伏期内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,但仍然具有传染性。如果没有治疗和干预,一般2-10年就会进入晚期,进入晚期后很快就会死亡。如果能进行积极治疗,根据个体差异,存活时间可长达数十年。

Top7:糖尿病

虽然糖尿病相对来说不是很危险,但很容易出现并发症,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,所以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。而且,糖尿病对肾脏、心脑血管、神经等多方面都有危害。如果不注意控制,如果病情严重,就会导致肾功能衰竭、瘫痪等严重后果。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增加了一倍。它也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因素,被列为世界第七大死因。

对于控制糖尿病,除了积极的药物治疗,良好的生活、饮食习惯也至关重要。

Top6:尿毒症

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。如果患有尿毒症,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透析。超过70%的中期肾功能衰竭和早期尿毒症患者在5-10年后进行透析或肾移植以维持生命。肾移植配型成功的机会很小,而且我们不得不面对术后异质性的问题,因此尿毒症的死亡率仍然很高。

Top5:渐冻人症

渐冻人症:肌萎缩侧索硬化(ALS)也叫运动神经元病(MND),最著名的病例就是科学家霍金。作为渐冻人症患者,霍金活到了76岁,是渐冻人症的奇迹。而其他的渐冻症病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,多数渐冻人生存期仅有3-5年。仅有约20%的患者存活超过5年,10%的患者存活达10年,5%的患者存活达10年。目前渐冻人症依然是“不治之症”,早期诊断及治疗,只能延缓疾病进展,延长患者生存期。

TOP4:胰腺癌

胰腺癌被誉为“癌症之王”,因为处于人体的特殊位置,很难及早发现。目前缺乏有效的筛查方法,诊断往往处于中晚期。可以说,80%以上的患者被发现时都处于晚期。而且该病发展迅速,生存期短,目前治疗效果不理想等原因,导致其死亡率很高。目前,晚期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到10%。我们应该减少日常生活中暴饮暴食和吸烟的风险。

Top3:晚期癌症

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,不管是哪种癌症,如果到了晚期,其死亡率都是很高的,早发现,早治疗,能够提高大部分癌症的生存率。

Top2:心脑血管病

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。全球每年有万以上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病。也是中国的首位致死因素,全国患病人数约为2.9亿,并且呈持续上升趋势。在我国,平均每5例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。因为三高特征:高患病率、高致残率、高死亡率,即使目前的医疗手段已经十分先进,但仍有50%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。而且像脑梗塞这样的急症发作起来十分凶险,轻则半身不遂,重则丧命。

Top1:狂犬病

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病死率接近%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,全球每年有人死于狂犬病,目前全球并无特效治疗方法。中国狂犬病发病量居全球第二位,第一位则是印度。年我国狂犬病的发病数是例,死亡人数是例。目前对于狂犬病来说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疫苗注射。即使是被咬、被抓后没有出血、破皮,也要接种狂犬病疫苗。狂犬病的潜伏期短的1-3个月,长的可达5-10年以上,而有31%左右的狂犬病没有出血,所以千万不要怀任何侥幸心理,一旦被猫狗抓咬一定要及时接种疫苗。

本文来源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whyxqt.com/yxacs/113321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    医院地址: 健康热线: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 2014-2024
    今天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