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开癌王面纱早期防治胰腺癌
2020-8-15 来源: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:次近年来,胰腺癌发病率在不断上升,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8%~10%。胰腺癌不易早期诊断,恶性程度高,发现时多为中晚期,既往手术切除率仅为10%~20%,肝脏、淋巴结转移率高,对放化疗又不敏感,晚期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5%。
一、胰腺的位置
胰腺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,长约15.24cm,位于胃的后方,在第1,2腰椎的高处横贴于腹后壁,其位置较深,周围有肝、肠等。胰腺形态细长,可分为胰头,胰体和胰尾三部分。
二、胰腺的工作
胰腺虽小,但作用非凡。因为它是一个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功能的腺体,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。
1、外分泌功能:可以帮助机体消化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质和酸性物质。其外分泌的主要成份是胰液,内含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,其功能是中和胃酸,消化糖、蛋白质和脂肪。
2、内分泌功能:它的内分泌结构是胰岛,胰岛中含有多种分泌细胞,内分泌主要成分是胰岛素、胰高血糖素,其次是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、肠血管活性肽、胃泌素等,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糖的浓度。
三、胰腺癌的症状
胰腺癌早期无特征性的症状。首现的症状,如上腹部疼痛、饱胀不适、食欲不振等也很容易和消化道常见疾病如胃肠、肝胆疾病相混淆,不易引起患者和临床医师的重视。等到出现黄疸、严重腰背部疼痛、消瘦、乏力等中晚期临床表现时常常难获得长期生存。
四、胰腺癌高危人群
1、45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。
2、吸烟人群的患病风险增加2倍。
3、超重、肥胖人群(BMI35kg/m2)。
4、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,5-10%的胰腺癌发病与遗传有关。
5、10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,胰腺癌患病风险增加50%。
6、急慢性胰腺炎患者,胰腺癌风险增加3倍。
五、胰腺癌早期筛查
胰腺癌要注重早期筛查,尤其对高危人群建议至少半年体检一次,常用的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如下:
1、肿瘤标志物筛查:目前最常用的是糖类抗原、癌胚抗原、癌胚抗原相关细胞粘附因子。
2、B超检查:是常用的筛查手段之一,但是由于胰腺位于后腹膜,位置较深,容易受胃肠胀气及患者体型的影响,故该检查手段难以发现直径小于2cm的胰腺肿瘤。
3、CT检查:超薄多层螺旋加强CT被认为是胰腺癌诊断和分期的首选方法,是目前用于早期诊断及筛查的影像学检查之一。
4、核磁共振成像:善于发现囊性病灶,动态增强MRI运用对比剂提高了胰腺肿瘤的信号强度差异,有利于小胰腺癌的发现,也利于发现直径小于1cm的早期胰腺癌。
5、超声内镜:通过胃镜与超声探头的结合,不仅可直接观察病变本身,同时还可以穿刺取病理检查。目前认为内镜下超声是诊断胰腺癌最敏感的手段之一,也是胰腺癌筛查的必要手段。
六、胰腺癌的预防
1、均衡饮食:避免高动物蛋白、高脂肪饮食,适当增加粗粮、蔬菜、水果等摄入,均衡饮食、合理搭配、不偏食、挑食,少吃煎、炸、烤制食品。
2、戒烟戒酒,避免熬夜,忌暴饮暴食,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3、坚持锻炼身体,保持良好的情绪。
4、少接触萘胺和苯胺等有害化学物质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